基础资料
- 主题:
- 积分:2492
- 帖子:0
- 金币:
- 精华:
- 关注:
- 粉丝:
|
讲述人:湖北金龙(集团)公司董事长饶金才
以前是无名小作坊、“零技术”,现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内知名软体材料公司。33年,湖北金龙集团一路走来。
哪有那么多传奇!不过是坚持,坚持“困难不怕过、机遇不放过”,坚持专心专业做精做强“一块布”。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便是金龙集团一路“布布”为营迎头而上的发展故事。
迎头而上拓市场
1988年金龙白手起家时,仅能生产一种涂塑布,主要用于仓储粮棉苫盖。1998年,国家实行粮棉油改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一夜之间粮棉苫盖布供求完全推向了市场。当时“规模小、市场窄、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的金龙,面临必须与沿海发达地区对手抢市场的艰难局面。
有困难,迎头上。商量一番,公司决定分两步走,闯出一片市场。
第一步,找到一棵可靠的大树。生死存亡之际,在随州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向铁道部攻关,争取铁路货运篷布市场。对照铁道部达标生产企业标准,公司加大投入升级硬件、完善软件,通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在2004年终于拿到了铁道部运输加固材料定点生产企业的许可,赢得了铁路货运篷布这块国家级的大市场,为公司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第二步,进军广告材料市场。当时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新型广告布市场前景广阔。历史机遇,不容错过。技术难求、人才难找,我们就四处去求去找,最终得到了当时的行业巨头——台塑公司的技术和人员支持,举债率先在中部地区引进当时国内外先进的广告材料生产技术和设备,结束了公司产品单一的历史,并在全国13个主要省会城市设立直销办事处,占领了全国大半个广材市场。
铁路货运篷布和新型广告布两大市场的成功拓展,为金龙跨入发展快车道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做精做强“一块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供给侧改革开启了公司的“二次创业”之路——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满足不同市场需求。金龙进一步深化与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纺织大学的合作,引进院士专家团队,投入2000多万元,建起了高规格科研中心,坚持以技术引领市场。
在传统产品竞争上,金龙坚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将做广告布的刀刮工艺引入篷布生产,提升篷布平滑度,传统产品迸发新能量。敢于在篷布产品上印刷公司名称和品牌标识,金龙也是首创。同时,紧紧以市场为导向,为客户提供各种个性化、定制化产品。各类定制化产品订单一天天增加,现在占公司总订单量的30%以上。
在新产品研发上走在前列,开辟新市场。
2020年5月5日,广东虎门大桥突现涡激振动。为了及时排除桥梁安全隐患,需迅速开展桥梁承压实验。传统实验方法是采用沙方或砖块试压,操作不便,劳动强度大,用时长。关键时刻,虎门大桥管理部门找到了金龙集团,我们在36小时内研发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盛装700吨水量的承压水袋60个,为大桥的抢险排险贡献了金龙智慧。
公司自主创新,获得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研发生产的系列新材料在国内外市场赢得广泛赞誉,6米幅宽精品产业用布更是在全球业内独领风骚。
打造“双百金龙”
“十四五”期间,金龙计划投资20亿元,新建一个产业链完善、能自我配套的新金龙园区,彻底摆脱原材料供应和终端产品市场“两头在外”的被动局面,实现生产经营利益的最大化,打造“双百金龙”。
一是打牢中间链条,进行传统精品名牌产品的扩能升级,进一步巩固金龙在行业中段生产中的领袖地位。二是向上游拓展产业链,建立既能满足自身需求又能对外经营的上游核心原材料生产基地,从源头掌握主动权。三是向下游延伸产业链,通过免收租金、提供技术、整合资源、共享市场、互惠互利等招商优惠条件,大量吸引下游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入驻园区,同时为想创业而无门路无条件的人提供项目、技术及资金支持,从而形成国内领先的产业用布终端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陈云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