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7|回复: 0
收起左侧

自“梨”更生奔小康 ——随县澴潭镇观音岩村残疾人李运学的脱贫致富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 08: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随县论坛见习记者 杨仪凡
  “今年黄金梨和圆黄梨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总产量可达3万余斤,纯利润预计有1.5万元哩!‘扶贫果’切切实实变成了‘致富果’!”8月24日,在随县澴潭镇观音岩村3组果园兴家家庭农场中,农场负责人李运学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微笑,向大家介绍本村的网红产品黄金梨的基本情况。
  眼下正值黄金梨丰收时节,果香四溢、煞是喜人,梨果将果树压弯了腰,只见果农勤劳的双手穿梭于梨果之间,不一会儿,成箱的黄金梨像流水线般运送出来,放入冷冻库里保存。
  今年49岁的李运学,是一名残疾人,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不能做体力活。妻子武全艳也是残疾人,生活几乎难以自理。两个同病相怜的人走到一起后,对常人而言极其简单的洗衣、做饭,他们都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
  不幸的经历磨炼出了李运学坚强不屈的意志。2005年,李运学决心靠自己闯出一条创业路,于是自养40多箱蜜蜂,拿到市场上出售,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后来,蜜源减少,李运学的养蜂路断了。
  “谁说残疾人不行?”创业失败并没有打击到不服输的李运学。2011年,他思来想去,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看到市场上没有售卖本地梨,决心走一条不一样的梨树种植之路。2014年,李运学购买了第一批树苗,开始了种植。刚开始,由于缺乏技术,不懂管理,种得并不成功。“以前没种过梨,技术上有困难,刚开始连嫁接都不会,等于是一窍不通,只好摸着石头过河。”李运学坦言。
  树苗需要进行管护,李运学行动不便,来来回回几趟下来,常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和挂果率,他一次次赶赴河南、枣阳等地,请专家到果园实地指导。
  经过多方筛选和试种,李运学精选出两个优良品种——黄金梨与圆黄梨,这两个品种口感好、耐储存,适宜当地气候和生长条件。“现在种了好几年梨子了,种植、嫁接、如何消灭病虫害都学会了。”李运学笑着说。
  有了经验,李运学进一步扩大种植。从2014年的800棵梨树起步,6年下来,果园逐步扩大到60亩,管理步入正轨。2019年纯利润达到8000元,顺利实现了脱贫。同年,李运学被评为“随县楷模”第三季度上榜人物。
  观音岩村前任村党支部书记汤中成高度评价李运学:“作为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贫困户楷模,有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有脱贫致富的信念和拼劲,虽贫困但不自暴自弃、不等靠要,而是积极寻找出路。”
  “很想把种梨这件事干好,让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动残疾贫困朋友脱贫。”李运学不忘乡亲。随着果园逐步扩大,他成立了果园兴家家庭农场,常年聘请本村6位贫困户务工,该农场2019被评为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
  “在这儿务工离家近,平时也好照顾儿子。每天工作也比较轻松,工资一天100元,当日结算有保障。”70岁的贫困户张光山笑容满面,40岁的儿子是弱智,在家务工刚好解决二人的生计问题。
  6年辛勤耕耘终有回报。但李运学念念不忘的,是国家扶贫政策对他的帮扶:改造危房3间,享受产业扶贫资金累计1万元,夫妇二人享受医疗扶贫,读高中的女儿享受到教育扶贫,残疾人补贴每月可享受100元。
  李运学常说,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帮扶责任人。
  “眼前,正处在脱贫致富的关口。”李运学说,他的农场正处在“从投入到产出”的转变期。
  李运学坦言,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通村公路不畅通,货车很难进来;二是电力问题,只有生活用电,没有生产用电,如果有生产用电就能建一个冻库,做好梨子冷藏储存,缓解销售压力。
  “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未来将继续扩大种植,充分利用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实现产业化发展,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奔向小康。”李运学信心满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