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随州,大家常把随州说成“大随”。一来呢,历史上有“汉东之国随为大”的记载;二来,出了农业的、中医的祖宗炎帝神农氏,出了春秋初期随国大夫季梁、出了一个朝代--隋朝,出了大文学家欧阳修,也出了带出三个洪山三座禅寺的大洪山,还出了一个影响韩国的皇帝明玉珍,更是在随州挖出了一个历史典籍中没有记载,却有响当当硬绑绑历史文物的曾国。这些人物和事件,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史。随州,说她为大,毫不夸张。
之所以随州在历史上有如此的名望,是因为随州在中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看一下随州的地理气势:北面是属于淮阳山脉西段的桐柏山脉,横跨鄂豫两省,是中国南北界河--淮河的发源地,西南面是褶皱断块山大洪山脉,其间为丘陵和坡地,中部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这是古今南北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素有"汉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称。随州又是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东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北临信阳,南达荆门,是湖北省的北大门,更是河南省的南大门,又是通往中原腹地,跃进大别的天然通道。
在中国的历史上,自古以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一说,历史上也不断的重复和验证了这个命题。
古代受运输能力的限制,作战半径是有限的,而中原地处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央,这样从中原而征四方,到哪里作战半径均不会太远,占有了中原,作战半径的问题就解决了,而且在历史上的各种征服活动也是均要通过征服中原再征服四方,所以占有中原解决作战的半径问题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另一原因就是人的集中,古代冷兵器时代人数就是战斗力,谁能够迅速聚集大量的作战人员谁就是王。中原的地理地貌,是广阔的华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人口密集的平原,那时东北还是原始森林人口稀少。在古代的通讯和国家管理水平下,人口密集的平原最容易集中,而江南虽然富足,但是水网密集,山川丘陵,人很难大量集中,反而成为战乱的避难所,而为战争而集中人口进行作战,自愿的事情除了战国时期为了不当奴隶外,基本都是带有强迫性质,江南的地理情况通讯不利又太有利躲藏,是很难集中战争资源的。而中国的东北人口稀缺,草原、西部的荒漠、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等就更不用说了,即使是现代在平原上征兵也是很重要的,中国的河南、山东、河北、湖北等地均为我国最重要的兵源地,而其他山区省份相对较少,这些都是有历史的原因的。
所以历史上的征服者一旦占有了中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中原征集大量的人口进行战争,当年李自成的重要谋士李岩建议安抚河南结果被杀,已经成为李自成失败的历史原因之一,而李世民、曹操等占有了中原,就占有了天下,因此得中原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这些战争资源,有了它才能够得天下,这是中国版图区域内最好的战争资源。所以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由此,随州地处中国的腹地正中,她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宋代的抗金、抗日战争中新四军5师牵制日军的战略布局,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的随枣之战、解放战争初期的挺进大别山等等,都与随州的地理位置分不开。在中国的历史上,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条有水之龙,(淮河的发源地,府河的发源地;大洪山、桐柏山起伏连绵如跃起之龙)才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开国皇帝和称霸一方的绿林豪杰,才有了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发展史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