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随州枣树林M191号铜鬲铭文 震惊发现曾公求夫人不吃鱼吃糖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2020年的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很火爆,继2020年5月5日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截止2020年6月9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2020考古进行时栏目又轮番播出十集电视专题片“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
2019年9月2日,在发表“曾公无求 勘误破译随州枣树林曾国墓M190号墓为曾公猬之墓”研究论文时,只看到关于“曾公求”的相关铭文,因为没有看到“曽夫人渔”的铭文,就没研究上这位叫渔的“曽国夫人”。2020年6月9日认真看完十集专题片后才第一次看到“曾夫人渔”的铭文,没想到经过截图处理后震惊的发现,考古专家吵吵两年多的随州枣树林M191号“曾夫人渔”的铜鬲铭文与“渔”字完全不符明显存在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严重错误,发现电视媒体广泛报道的所谓“曾国夫人渔”根本不是“渔”字?
2020年6月9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2020考古进行时专题片“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M191号铜鬲“曾夫人渔”铭文字幕截图
《湖北日报》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M191号铜鬲“曾夫人渔”铭文图
第一眼看到这个被考古专家释为“曾夫人渔”的“渔”字铭文就发现肯定不是渔字了?因为这个“渔”字三点水的水部明显看似米字旁。细查水部和米部所有文字从甲骨文金文篆隶的文字演变,认定这个字不可能是渔字?之所以敢这样肯定是因为有确凿的文字传承演变证据。
2020年6月11日卧马先生破译随州枣树林M191号铜鬲铭文:曾夫人糖之御鬻图
随州枣树林M191号铜鬲铭文渔糖水米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对比图
鱼儿离不开水的鱼和水大家都认识,与鱼和水字演变都不符的字肯定不是渔?不信的话你可以随时查,同“水”的“氵”三点水和水字部,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宋楷的所有字例演变中根本没有中间是一横的水字水部写法,所以将随州枣树林曾国墓M190号墓铜鬲第四字当水部解读为渔字缺少文字传承依据。
天天打交道吃喝离不开的米字大家都认得,研究古文字的人都知道,米字的甲骨文金文是上下三点中间加一横。放大随州枣树林曾国墓M191号墓铜鬲第四字左上部会发现,铜鬲中的铭文笔画与米字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分毫不差笔画几乎是一模一样铭文证明是米字旁毫无疑问。
从米字旁的字例看,古今133个米字旁的字中没有(米+鱼)的字外,仔细甄别枣树林M191号墓铜鬲第四字的其它笔画发现,整字虽然结构复杂但(米+宀或广+丫+一短横两长横+中+口+双)的笔画清晰,反复组合研究发现,带丫形、中部、口部的笔画并不符合“鱼”字的演变,认真分析认为,以象形于鱼的鱼字笔画,不管怎么演变也不可能演变出丫中口的造型结构?
随州枣树林M191号墓铜鬲第四字虽然结构复杂无完整的参考字例,但还是由一笔一画的文字组成。关于文与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的很清楚,“文”是独体字(包含象形字和指事字),而“字”是由独体字组合的合体字(包含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中国的文字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五千年有序的传承有序,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点点滴滴创造出来勤劳智慧结晶,一笔一画都有出处,再难再繁的字,只要从文字偏旁着手像法官破案一样抽丝剥茧,没有解不开认不出的字?
经过反复的甄别和推敲,从铭文笔画结构的文和字组合一笔一画的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终于破译出有二十五画多的这个字当是米字旁的“糖”字?
关于为什么将“曾夫人渔”的“渔”字破译为“糖”字?得从组合为“唐”的“庚”字说起。唐字上部(广+肀)是早期“庚”的甲骨文金文写法下加口部。
甲骨文的庚字很有意思,是双手拿连枷的象形,用连枷打场时要转圈走,由此产生周期的含义。
了解了“唐”字上部庚字的甲骨文的造字本意后,再对照随州枣树林M191号墓铜鬲第四字右上部的(宀或广+丫+一短横两长横+中)就会发现,这个字的这一部分,似宀字头的右下又缺口符合广的金文,下部很符合庚字笔画结构。农村长大的人使用过连枷打场脱粒的都能够够从这一部分笔画联想起连枷的造型、想起连枷上部的丫形和以丫为中心下部左边多右边没封口那部分少一格,丫下部可上下翻转穿进圆心的连枷转动结构,活脱的一个连枷造型。
糖是个会意字,理解庚字含义后,由庚或其变体和口构成的唐字就很好理解了。双手持连枷的象形加上口的意思是口吃经连枷脱皮的粮食香甜,由此产生香甜的含义。口下部的双字笔画,是双手拿连枷的象形。了解了(米+庚+口)的糖字造字之意,才明白古人通过描绘出丰收之后用连枷脱粒劳动和品尝果实的喜悦场景,才表达出来之不易的甘甜之糖字意,仔细品味奥妙无比耐人寻味。
分解完随州枣树林M191号墓铜鬲第四字左米字旁,右上部的(宀或广+丫+一短横两长横+中)和右下部的口双的文字笔画的演变来历和组合之意,发现随州枣树林M191号墓铜鬲第四字当是糖而非渔。
厘清渔糖之惑后,随州枣树林M191号墓铜鬲上的其它字都迎刃而解了。前边的“曾夫人”三字和第五字“之”笔画清晰常见不再赘述,下边简单列举破译为“御鬲”的第六七两个字。
枣树林M191号墓铜鬲第六个字,是(彳+反S+酉+酉+止)的笔画,这个字的笔画看起来很分散,按照铭文笔画的文字结构,逐一研究破译,发现当是御用的御字。参看御字甲骨文金文演变字例。只是御字演变中将早期糹字分开演变为表示短棒控制马的杵子分开写成午字了。
枣树林M191号墓铜鬲第七个字,是(弓+土+土+弓+口内X+火),这个字的笔画很多,有似鬲、似粥、似鬻的结构,综合器物的造型及鬲鬻粥的甲骨文金文篆书和异体字的笔画演变,及铭文中上部的两个土字笔画,青铜鬲上的第七字当是用鬲煮粥的鬻字。
枣树林M191号墓铜鬲第七个字,是(弓+土+土+弓+口内X+火),这个字的笔画虽然似粥、似鬻,综合器物的造型及鬲的异体字,及鬻粥的笔画结构,认为是用鬲煮粥的鬻字。
鬻(会意字。(yù)鬲:煮饭的炊具。两个”弓“字代表热气腾腾。米在鬲里热气腾腾。所以“鬻”的本义是:粥。“鬻”原为“粥”的本字,“粥”是“鬻”的异体字,后两字从形、义分化,鬻的本义消失,由“粥”代替本义。而“鬻"则假借为“卖”。
因为铭文中有两个土部,只有鬻字中间的米较为相近,土字演变中国有横上圆丘加三点的写法,综合研究认为,上下两个土的铭文有可能是米字不同误写或变体的可能,作鬻字解读为妥。
当然是鬻是鬲,字意用途相近都是煮粥烹食之器。御字表明,此器为御用专用之器。至于曾夫人糖,之糖,到底是曾夫人叫糖,还是曾夫人专门御用的蒸煮糖粥的鬻鬲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破译完随州枣树林M191号墓铜鬲“曾夫人糖之御鬻”铭文后,再次感觉遗憾和震惊的是,经过湖北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国家文物局专家、各级报刊、媒体老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等一年多的逐级申报评审和海量的宣传报道,已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2020考古进行时栏目又轮番播出十集电视专题片“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居然没有一个考古专家看出和发现张冠李戴的“曾夫人渔”的“渔”字问题?
米水之误的发现,再次证明,文字考古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之理?建议负责随州枣树林M191号墓铜鬲研究审定的相关文字考古专家,对最新研究发现的“曾夫人糖”予以研讨论定,如果“曾夫人糖”能够最终研究论定无误的话,当迅速刊文更正因“曾夫人渔”之误造成的不良社会学术影响?考古研究出点差错在所难免,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纠错更正才是正道。
2020年6月11日 于湖北老河口 卧马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