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3|回复: 0
收起左侧

小镇年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9 13: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我的腊月我的年——小镇年俗

  

  马小磨


家乡的小集镇于鄂豫接壤处,便集中沿袭了这两地的风俗习惯。每年的腊月,人们便开始上街购置年货,这个时候也是集市中最热闹、最红火的时候。临街的商店门口总会再摆上一个摊位,放满色彩鲜艳、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条件好的商家还会播放锣鼓喧天、喜气洋洋的音乐,把节日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店里总是簇拥着从乡下来赶集的人,他们不断地挑选着自己需要的东西,不停地询问着商品的价格,一时间,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充斥着耳膜。最后,人们总会大包小包地拎回自己需要的东西。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一过,人们便进入过年的备战状态。二十四、五打扫庭院,二十六、七浆洗衣被、二十八、九开始“下锅”(把准备好的鸡鸭鱼肉等切成块儿,拌上面放在油锅里炸熟),三十儿便开始包饺子,贴春联。一般情况下,这饺子要包足三天的用量,因为从初一到初三是不能动菜刀的。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何有这个规矩,后来母亲解释为“这是给家庭主妇定的规矩,让这些一年到头拿菜刀做饭的人歇歇。”儿时,我们最盼望的就是“下锅”这一天。那天,从中午开始,大人们便开始忙碌了,有时会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左右。他们会往锅里倒进大半锅油,然后烧火至热油翻滚,再把和好的面揪上一小团儿,在手中按扁拉长,丢至热油锅中。不一会儿,一个个黄亮亮、喷香焦酥的油饼便在大人们巧手的娴熟翻卷中惹红了孩子们的眼。每到这时,我们兄妹几个会鱼贯进入厨房,争抢刚出锅的油饼。大人们还会炸出鸡鸭鱼肉、圆子、麻叶、五香蚕豆等让人垂诞三尺的东西来,因为等不及这些好吃的,我们往往会流着口水进入梦乡。

除夕之夜,大人们不忘把剪刀之类的东西藏起(因为初一这一天不能摸剪刀),一边把第二天要招待客人的瓜子点心摆上桌,一边让孩子们把新衣物都拿出来放好,并不厌其烦地叮嘱“零点一过不能开抽屉”、“初一的时候不能把垃圾扫到门外,不能把水泼到门外”之类的规矩。待到零点,远远近近便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个时候,似乎大人们也忘却了一年的烦恼,和孩子们一道开心地大叫,点放鞭炮和烟花,吵醒了寂静的时刻,点红了半边的夜空……




尽管人们很晚才进入梦乡,但初一一大早就开始互相走访拜年了。孩子们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和大人们一起走亲访友,学说着祝福吉祥的话语,还会把爱吃的点心等装满各自的口袋。当然这一天最开心的还是围看民间组织的“舞龙灯”、“划旱船”巡回表演了。舞龙灯的都是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他们身穿黄色的衣服,头系毛巾,腰缠红带,手持舞棒,在空旷的场地上左右舞弄,一条长长的飞龙便活灵活现了。龙灯舞完后,一位“老渔父”便会率领几名“村姑渔民”粉墨登场了。旱船都是这些民间艺人们用彩纸、棍棒等扎起的,色彩异常鲜艳。上面画着精美的图案,再配上村姑们的红衣绿裤,成了小集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载歌载舞,吸引了众多的男女老少,特别是摆在船尾的丑角——“媒婆”更是把人们惹得捧腹大笑。“媒婆”总是最后一个出场,却能稳稳地成为焦点人物。她会把一个红红的大鞭炮当成饰品挂在脑后高高梳起的发髻上,脸蛋儿上涂满劣质的鳃红,穿上一身古怪的衣服,手摇一把破烂的旧扇子,乱扭着腰身登场。那滑稽的穿戴、精湛的表演总能把节目推上一个个高潮,给乡镇上的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有时候,人们还能看到“踩高跷”、“舞狮子”、某个豫剧团的演出等传统节目。

待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人们才在这圆满、和谐、吉祥的汤圆中结束了真正意义上的“年”,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
小镇年俗小镇,年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