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2|回复: 0
收起左侧

工作后吃住在家是否给生活费 四成网友白吃白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1 17: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一位武汉网友发帖表示,她平时和母亲住,给3000元生活费母亲还嫌少了,到底每月该给父母多少生活费?此话题引起了热议。记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约四成网友表示没有给父母生活费,仅两成网友表示每月会固定给父母生活费。


 女儿吐槽
  每月交3000元生活费还被嫌少
  上周在武汉一个论坛上,网友“wateryx1105”发帖说,她的父亲不在了,她和母亲同住,平时家里吃住只有母女二人,她的老公周末才来吃饭。“之前我一个月给母亲2000元,只买菜、水果、米、油,其它的水电煤气都是我交的,偶尔陪妈逛超市也是我刷卡。最近物价涨了,上个月钱不够,我给了3000元,可她又说用完了。”这位网友表示,光吃饭就要3000元,加上其它的花销每月至少要8000元,她和老公的工资每月基本花完,感觉压力很大。
  该帖子一发出,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网友表示,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一家三口每月光吃饭花两三千元很正常。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吃住在父母家,从来没有给过钱,每月3000元确实多了。
  本报调查
  仅两成网友每月给父母生活费
  是否该给父母生活费?记者18日发布调查问卷,一天之内就有近3000名网友参与了调查。截至昨晚7时的数据显示,有44.7%的网友工作后仍和父母住,39.2%的网友没有给过生活费,22.1%的网友每个月会按时给生活费。针对如果给生活费,每月应该多少,82.8%的网友认为应在2000元以内。
  网友们还纷纷在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位网友写下了长达500字的评论,这位网友表示,从情理上讲,不管是否与父母同住,都应该给父母生活费。因为父母都是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来养育我们,作为儿女要知回报,多给父母钱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可是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还有房贷、车贷、小孩教育等生活方面的支出,哪里有钱给父母。
  多种回报
  带父母旅游变着花样交生活费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50位市民,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不会直接给父母钱,但是会通过给父母买菜、买衣服等方式来孝敬父母。大多数市民认为,给不给父母生活费,要看自身的经济条件以及父母是否需要。
  今年26岁的小陈,大学毕业后一直住在南湖的父母家。小陈的父母都是国企职工,有一定经济实力,不仅没有找她要过钱,还出钱给她付了房子首付。如今小陈边工作边还贷,每月工资约6000元,但房贷就要3000元,一下就去了一半。她说,武汉的工资水平不算高,她身边很多年轻人,每月还房贷车贷都要好几千,自身生活都有些拮据,更别说给父母钱了,能做到不向父母伸手要钱就不错了。
  28岁的小李是光谷一家软件公司的职员,目前也和父母同住。“总在父母家白吃白住,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我毕竟是赚钱的人了,应当给父母一些补贴。”但父母总觉得孩子赚钱也不容易,不愿意要他的钱。于是,小李就变着花样交生活费。“比如陪妈妈逛街,她有喜欢的衣服就买给她;逢年过节,我会给父母包个红包表示一下心意;父母生日时,会送礼物制造一些惊喜;休假时,带父母出去旅游。”
  孝心不应只用金钱衡量
  与父母同住到底该不该给生活费?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认为,给不给生活费、以及该给多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简单的说给了就是孝顺,不给就不孝,要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来定。有些家庭父母经济条件比较好,不需要孩子给生活费,那么子女就不一定非要通过给钱来表达孝心,“比如说我是大学的教授,有稳定的收入,我就不需要孩子每月给我钱。”罗教讲表示,从道德伦理上讲,父母养育子女,子女应当给予回报,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父母生活困难,子女就竭尽所能让父母过得好些也是应该的。另一方面父母也应换位思考一下,如今年轻人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很多人都背着房贷车贷,父母也应体谅一下他们。罗教授认为,父母与子女,要多沟通,互相体谅。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湖北省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郑晓边认为,从父母的角度来讲,即使生活很困难,也不愿意看到孩子为了补贴父母而生活很拮据。在很多父母眼里,只要孩子过得好就行,很多父母甚至还拿出毕生积蓄资助孩子。但子女也必须懂得感恩,“感恩不在于给父母钱的多少,父母与孩子间,精神的沟通胜过金钱的资助。子女要更多地在精神上给父母关心。比如陪他们散散步,帮他们做家务,和他们聊聊天,耐心听他们唠叨,这都是表达孝心的方式。”(记者 郭文杰)
单选投票, 共有 0 人参与投票

投票已经结束

0% (0)
0% (0)
0% (0)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