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59|回复: 3
收起左侧

墨子对一代君王曾侯乙的批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3 08: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随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曾侯乙,姬姓,随国(曾)国君,其死亡时间公元前433年,根据科学研究,卒年42岁——45岁,因此可以确定,他出生于公元前475年(有人将这一年视为战国的开始)或稍晚。他,铸就了一个中国最伟大的乐器---编钟,让它如今流传于世。
墨子对一代君王曾侯乙的批判曾侯乙,姬姓,随国(曾)国君,根据科学研究,卒年42岁——45岁
      墨子,名翟,华夏族, 根据有关学术的说法生于公元前468年,卒于公元前425年或前416年。 战国鲁阳人(今鲁山县),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这样看来,墨子比曾侯乙小7岁左右,可以说是同时代的人物,可见墨子必是目睹了曾侯乙治理曾国的全过程。虽然历史文献对曾侯乙的事迹少有记载,但是他的成就还是为当时的学者所重视的。当时的显学大家墨子也不可能对曾侯乙的成就熟视无睹,不过这些成就却成了墨子所批判的对象。
   《墨子》中记载了随国(即曾国)的事情。《墨子•耕注》云:“、、、、、隋侯之珠、、、、、,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异,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宝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他与曾侯乙接触与否,无考,但其《耕注》篇中所批评的“诸侯”,无疑包括曾侯乙及其父辈。

       在墨子看来,包括曾侯乙在内的“隋侯”所重的“良宝”不是“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杜稷”的贤士,而是珍奇玩物。“珍奇玩物”,属于墨子所非之“乐”的范畴。著名学者胡适曾说:“墨子所谓 ‘乐’,是广义的‘乐’。如《非乐上》所说 ‘乐’包括‘钟鼓琴瑟竽笙之声’、‘刻镂文章之色’,‘刍豢煎炙之味’,‘高台厚榭遭野之居’。可见墨子对于一切‘美术’,如音乐、雕刻、建筑、烹调等等,都说是‘奢侈品’,都是该废除的。”其实,胡适对墨子“非乐”思想有误解,其实墨子并不反对一般的艺术或文化,所反对的只是被“王公大人”们所独占的“古之礼乐”。对此,不妨引征一段赵纪彬关于墨子“非乐”思想的理解。他说:“近人对于墨子的‘非乐’二字直译为‘反对艺术’而加以批判。墨子所‘非’的‘乐’,就是氏族贵族们的“独乐”,也就是氏族贵族的独占文化,在经济上是一种反劳动、反生产的纯粹剥削消费性质的意识形态,所以墨子的‘非乐’,实际上正是从古代自由人阶级的劳动生产观点出发,来反对氏族贵族的消费剥削文化,并不是反对一般性质的艺术或文化。”

      据此理解,曾侯乙墓中的青铜文化属于“氏族贵族的消费剥削文化”。墨子之所以对隋侯等王公大人们提出批判,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他们沉湎于“古乐礼乐”,而不理政务,轻视贤士.最终导致亡国。墨家的作品《亲士》就反映墨子的“以何为良宝”的思想。该文的开首语就是:“人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从墨子对随侯的批判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一个事实:战国之际的曾侯乙视“礼乐”、珍宝为宝,并以之为“乐”,贤士则在其视野之外,其实当时随国并不缺乏人才,比如,墨子的弟子随巢子随(曾)国人,战国之际的随国有“士”,不过曾侯乙不要这些人,因此,他的国家在他执政期内逐渐走向衰落。而他的那些珍宝也最终作为曾侯的殉葬品而被历史淘汰出局了。
      正如时下流行的一句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官乐”不如“与民同乐”,唯如此才可长治久安,社会安定!

发表于 2015-7-13 08: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20 08: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29 14: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入职
隐私保护
薪资透明
信息可靠
手机找工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