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人何成浚:中华民国第一谋士
近日,随州一中教师帅文清撰写的随州市历史人物传记《民国第一谋士何成浚》,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何成浚是随县厉山镇何家畈人,戎马一生,两度担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是民国早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也是随州一中的创办者。
从1994年起,帅文清开始收集和查阅大量海内外各类有关何成浚的生平资料,历时18年写成此书。
该书长达30万字,以鲜明的观点和丰富的内容反映了何成浚一生的政治活动。今日,本报特刊发精华版巜民国第一谋士何成浚》,以飨读者。
生逢世衰 东洋习武
何成浚亦名季刚,字雪竹、雪舟,1882年6月19日出生于随县厉山镇何家畈。
何家世代以务农为生,只可勉强度日,没有显赫家世。清咸丰年间,何成浚的父亲何星三靠经商成为当地首富。
何成浚天资聪颖,少年时代就读于厉山镇上的徐氏私塾,据说所读诗书几乎过目不忘,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憧憬。
如果何成浚生于一个和平安宁的时代,考举人、拿进士几乎被认为是迟早的事情,可大清帝国国运衰败,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2岁的何成浚闻知此事特别不解,为何大清泱泱大国打不赢一个弹丸之地的日本?
从此,他便暗暗下定了从武的决心,还天真地以为,打赢日本人就得靠海军,于是经常一个人到门前的小河中去练“水上功夫”。
1900年为庚子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持着光绪帝狼狈逃窜西安。何成浚在当年的院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秀才,并由湖北学政使蒋式棻保荐进了省城的经心书院继续深造。可不久清政府便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型学校,经心书院与两湖书院合并为两湖大学。
1904年3月,两湖大学改组,总督衙门从中挑选了一批优秀学生公派日本习武,何成浚成为这批学生中的一员,进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军事,圆了他的军人梦。
结识孙黄 投身革命
1905年7月2日,黄兴的“华兴会”与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在东京合并为“中国同盟会”,经黄兴介绍,何成浚成为同盟会第一批会员,正式走上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1908年秋回国。
“武昌起义”爆发后,何成浚以“总司令部一等参谋”名义率领2标(团)北洋军先行赴武汉镇压,其部驻扎黄陂祁家湾,采取“按兵不动、拖延时日”的方式暗助民军,初显谋士风采。
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副官长,“南北议和”后任南京留守府军务厅总务处长;9月,以黄兴私人代表身份常驻北京。
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身亡,舆论普遍认为是袁世凯所为,何成浚备感凶险,欲返上海。7月,他随黄兴赴南京发动“二次革命”,黄兴任讨袁军总司令,他任总参议,失败后随孙中山、黄兴逃亡日本。
袁世凯死后,何成浚再次以黄兴私人代表身份驻北京,被总统黎元洪任命为内务次长兼警察总监,但其未接受;同年10月,黄兴病逝,何成浚极度悲伤,无心政治,赋闲上海。
1917年9月,广州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委任何成浚为联络员,赴湖北沙市成功游说荆襄镇守使石星川参加“护法战争”。
1920年6月,孙中山再次邀请何成浚为联络员,赴湖南支持谭延闿的“湘人治湘”运动取得圆满成功;1922年7月,何成浚赴广州协助孙中山处理陈炯明叛乱危机,受命前往福建延平(今南平市)游说王永泉反正成功,随后在福建转战3年,1924年7月率部历经艰险至广州,被改编成“建国军鄂军”并任总指挥;10月,孙中山组织“韶关北伐”,改任何成浚为北伐军建国联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左翼总指挥。
助蒋北伐 主政湖北
由于孙中山的去世,国民党高层发生了一系列变故,廖仲恺被刺,胡汉民被拘,汪精卫胜出,蒋介石也因为东征大捷而成为一颗耀眼的政治、军事明星。
1926年7月,何成浚任北伐军总司令部总参议,旋即改任驻沪联络总代表,赴南京成功稳住了孙传芳暂不与北伐军为敌,使北伐军顺利通过湖南,攻克武昌,被任命为鄂北绥靖主任、湖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何成浚任南京政府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等顾问;6月23日,赴山西联络阎锡山,劝其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成功,被选为“中央军委”委员。
1928年春,新婚的蒋介石复出,何成浚继任“中央军委”委员兼徐州行营主任,紧接着又被任命为总司令部上将总参议。“平津光复”后,他被任命为“接收特派员”,负责北京前总统府等重要资产、文物的接收与保护,其间全权处理了孙殿英的“东陵盗宝”案,协助张学良完成了“东北易帜”。
1929年3月,何成浚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在这个岗位上最大的贡献是精心策划并直接指挥了“蒋桂战争”第一战役,没费一枪一弹而完胜“小诸葛”,因此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被任命为湖北省政府主席,紧接着又帮助蒋介石打赢了“蒋冯战争”和“蒋唐战争”,成为当年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1930年2月,何成浚回武昌正式就任省政府主席、武汉行营主任,集湖北的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不久,中原大战爆发,何成浚任讨逆军第三军团总指挥,率30万杂牌军参战,被称为民国史上的“杂牌军首领”。
战争结束之后,何成浚当选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政府委员,进入到“党和国家”最高核心,也是他仕途的巅峰。
人祸天灾 仕途不畅
1931年的中国是真正的多事之秋,也是何成浚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何成浚从中原战场重回湖北执掌军政的时候,全省已大部成为“红区”,他按照蒋介石的意图全力“剿共”,但半年过去,损兵折将,无功可居。
7月下旬和8月上旬,连降暴雨,汉口龙王庙江堤于8月2日突然决口,江汉平原一片汪洋,几十万人葬身鱼腹。当时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主席何成浚,一官掌三印,除了打内战,百事都不问。”后来才搞清,这段顺口溜的作者是何成浚的老部下夏斗寅,已多年没提拔了,他把原因归结为上司太恋战。
9月18日,张学良丢了东北,全国舆论一片哗然,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派要求蒋介石下野。最后各方达成妥协,蒋交出行政权力,何成浚被迫辞去省政府主席,只剩“军事委员会驻鄂绥靖主任”一个实职了。但在这段相对清闲的日子里,他在老家县城和厉山镇分别建了一所学校。
西安事变中,何成浚跟何应钦、刘湘等主张“开战”,拒绝了张学良赴西安和谈的邀请,从而彻底得罪了蒋介石。事变之后,恢复了“军委会”武汉行营,蒋介石虽继续让何成浚做主任,但派来心腹陈诚做副主任。
1937年抗战爆发,何成浚再次兼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和全省保安司令,不到一年又被迫辞职,陈诚继任。武汉沦陷后去陪都重庆。
执掌军法无力回天
1939年1月,何成浚被任命为“军委会”军法执行总监部执行总监,一干就是七年,经手了一些奇事,目睹了一些怪事,使他预感到国民党政权已到穷途末日,促使他做出了提前退休的决定。
抗战期间,何成浚老家随县属第五战区管辖,因为“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司令长官李宗仁与何成浚成为宿敌,李宗仁为了报复失势的何成浚,逼何家多交军粮,以致把所有的收入都交了还不够,何成浚要求把田产交给当地政府代管,收入全部充公,李宗仁不准,无奈之中,何成浚只得把这个请求呈报蒋介石,蒋签字同意后李宗仁才作罢。
1944年7月17日,随县北部天河口发生了一起惊天大奇事,当地老百姓拿着土铳、标枪、农具等捣毁了国民党地方部队“鄂豫边区游击挺进总指挥部”,杀死官兵20多人,活捉总指挥何章海等50余人,史称“天河口民变”。第五战区认为是“受共党挑拨”,派去五个师镇压民众,何成浚对此非常不满,在日记中写道:“其手段之毒辣,果不出吾人所料,中央竟若信之,则各地民众不欲参加共产党,亦势不可能矣。”道出了他对国民党前途失望的心迹。
1945年底,思考再三的何成浚向最高当局提交了辞呈,提前退休,并自称此举是“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回随县老家与老农们“把酒话桑麻”去。
流落海岛 客死他乡
1946年8月,何成浚获准退休,回到了阔别8年的武汉,武汉市长徐会之、老部下徐源泉、大儿子何懋周等到机场欢迎。
何成浚没按原计划回到老家随县,而是在徐源泉等人的挽留与策划下,以全票当选湖北省参议会议长。此后,他一边“参政议政”,一边做生意,涉足过金融和工商业,兼任过多家公司的董事长,还在几家银行拥有股份。
淮海战役决战阶段,为了给何成浚的老部下黄百韬打气,蒋介石把他请到南京,何成浚还没有来得及与黄联系,却先得到黄百韬兵团已全军覆没、黄本人阵亡的消息。
何成浚感到蒋介石大势已去,但也不想跟蒋介石去台湾,便以治疗腿伤为由,带着夫人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由上海转道香港。
因为大儿子何懋周跟着程潜投诚起义,随县土改工作队趁程潜到北京开会的空档把他从长沙弄回老家枪毙了。何成浚心灰意冷,加上溃退到香港的部下、老乡、亲戚等经常上门求助,所带积蓄很快花光,他只好硬着头皮到台湾向蒋介石乞食。
1950年底,何成浚举家迁入台北,开始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后来又改任“总统府资政”。
1960年春,何成浚因高血压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卧病在床将近一年后于1961年5月7日在台北去世,终年80岁。
何成浚去世后,台湾当局为他举行了高规格的公祭,何应钦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由他亲自主持了公祭仪式,身着浅灰色中山装的“总统”蒋介石拄着拐杖亲自到灵堂吊唁。仪式毕,灵柩葬于台北阳明山。 今年楼主不送礼,送礼就给楼下的! 我对楼主的敬仰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高空作业车_高压清洗车_清洗吸污两用车厦工楚胜厂家直销0722-7059685 1556761000 QQ:28286529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