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湖北·黄石篇⑭|黄石: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黄石聚焦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全市科技创新格局迈向高水平协同,推动创新能力取得有效提升、科技创新底盘持续稳固,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科技支撑。创新格局迈向高水平的协同。一是地方与高校院所迈向双向互济。采取“政府引导、高校管理、平台投资、企业参与”等政校企合作模式,引导省内外高校院所结合各自创新资源和特色优势,共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现有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创院等9所高校院所与黄石共建创新平台,已入驻黄石大学科技园,实现了大学科技园县(市、区)全覆盖。二是科创飞地与黄石科技城迈向了内外联动。投资7亿元,在全省率先建成了面积6万平方米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又在上海、深圳建成离岸科创中心,推动三地离岸科创平台与黄石科技城高效联动,链接武汉都市圈、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资源,形成省内省外、线上线下、离岸在岸协调联动的创新链供应链。三是“天网”与“地网”迈向深度融合。按照“地网筑基、天网链接、双向融合、政策赋能”工作思路,推动平台市场化高效运行,目前“天网”平台各项数据均居全省前列。依托黄石科创和人才集团公司构建高效运行的“地网”,开展创新需求挖掘和供需匹配对接,形成“1+6+N”的“地网”服务体系。
创新能力取得质的有效提升。一是区域创新能力取得有效提升。目前,黄石国家创新型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分别位居全国第81位、第90位,蝉联全国“双百强”、实现“双进位”,均创历史新高。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荣获2023年度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优秀市,连续14年获评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优秀等次,在全省13个地级行政区中排名第4位,创历史新高。二是产业创新能力取得有效提升。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十百千”工程,每年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0项以上,支持企业技术攻关100项以上,服务科技型企业1000家以上。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9.6%,居全省第3位,占GDP比重25.9%,居全省第2位。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取得有效提升。建立常态化产学研对接机制,完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体系,积极举办“院士专家黄石行”“校企对接”等专项对接推广活动。14项科研成果获2023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数量位居全省各市州前列。
科技创新底盘持续稳固。一是科技型企业总量实现较快增长。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规上企业高新化,持续完善“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着力打造一流的科技领军企业。202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2313家、高新技术企业764家,均实现三年翻番。二是科创平台总量实现较快增长。聚焦主导产业需求和技术共性问题,着力构建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与企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已建成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564个、主导产业研究院11个,实现两个“全覆盖”。三是科技金融投入总量实现较快增长。设立了5000万元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1亿元的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基金;设立了2000万元的“天网”平台黄石专区专项资金,形成总金额超8000万元的政策包;拟组建规模5亿元科创供应链投资基金,整合现有5.5亿元的科创基金,形成总规模10.5亿元的科创基金矩阵,加速形成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产品体系。(通讯员:张明、吕鉴蕾、黄旺宣)
审核:严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