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银 发表于 2025-1-5 21:19:56

随州城变得如此壮丽!我的城市我的家自豪啊……

随州地区第一大官方网络媒体,查找随州本地最新资讯请登陆随州论坛网及其两微一端,搜索“随州论坛”关注。

随 城 蝶 变

总规引领下的随州城市变迁



又近岁末,长年在外经商、求学、打拼的随州人,不约而同相邀到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感受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二楼展厅里,1981、1985、1991、2009和2016等历版城市总体规划蓝图,向人们展示着改革开放以来随州城市的巨大变化。在这里,人们透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感知随州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感触着随州从“工业小城”,到“区域性‘双百’中心城市”的蝶变之路。



从湖北省工业小城市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每一版总规都充分体现了它所对应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



浏览改革开放后的随州第一版总规——1981版随州城区总体规划,城市的形状清晰可见:随城山下,涢㵐二水在此交汇,以琵琶古城为中心,东南至缫丝厂,西至齿轮厂,北至客车厂,汉丹铁路和外围国有企业共同“勾勒”出随州城市轮廓。



这些国有企业是随州人对那个时代工业经济的集体记忆。因此,1981版总规将随州城市性质定为“以机械工业、轻工业为主导,适当充实配套服务性工业,控制发展电子、化学工业的湖北省工业小城市”。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忠伟表示,改革开放初期,随州属农业大市,城市规模小,发展以国有工业企业为主。1981版总规将随州城市性质定为“湖北省工业小城市”,这一定位契合当时实际。

1983年,随县并入随州市,县市合一,原随州市变为城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区划调整后,随州城作为全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位与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81版城市总规显然不能继续起到引领、指导城市发展的作用。为适应发展需要,市规划局组织对81版城市总规进行了修编,即1985版随州城区总体规划。



1985版总规较上版总规有了较大变化,其中城市性质定义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发展以汽车及其配套工业为主的机械工业。相应发展轻纺、食品工业,是适合发展旅游业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张忠伟说,基于曾侯乙编钟的影响力和琵琶形古城的魅力,85版总规首次提出将随州打造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概念。此后十年,我市在总规指引下不断努力,于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这是迄今为止我市获得的含金量最高的两个国家级金字招牌之一,也是随州最为闪耀城市名片。

首提中等城市概念推进中心组团式布局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随州城市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原有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已显得不相适应。特别是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原有85版总规必须进行调整,以推进依法行政。



在这一背景下,随州组织对85版规划进行了修编,于1991年编制了91版总规。该版总规将城市性质调整为“湖北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是以机械工业为主的中等城市”。



91版总规首次提出了建设中等城市这一概念,并首次将淅河、两水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城市空间采用中心城区和两水、淅河组团式布局。规划实施期间,1992年,㵐水二桥建成通车,随州城区开始向西扩张,工业经济向北部两水、东部淅河方向发展。



张忠伟参与了1981版之后的四版随州城市总规编制。他说,城市总规是一个系统性强、涉及面广、专业协调要求很高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每版城市总规编制前,都会进行规划实施评估,并对规划修编的必要性和重点内容进行论证评估,结合国家政策变化、行政区划调整、重大交通设施布局等,对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方向进行调整。



“改革开放后,在1981、1985、1991三版总规的指引下,随州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开始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迈进。但也看到,这一时期,受水河和汉丹铁路的切割、限制,城市发展沿汉丹铁路和老316国道向东、北两个方向发展的带状城市格局没变,跨河发展不足,汉丹铁路以东建设几乎是空白。”张忠伟说。



由“量变”到“质变”双百中心城雏形初现

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在行政区划调整、汉十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相继实施、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改革活力持续释放等多重因素叠加下,随州城市需要重新定位,发展方向需要重新考量。基于此,我市编制了2000版城市总规。



该版本总规明确随州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北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湖北省新兴旅游城市”,城市空间布局上,按照紧凑发展原则,提出“一城四片,组团布局”。



依据2000版总规,市行政中心、城南商务组团建设迅速启动,随州城市发展由“量变”向“质变”,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该版总规实施期间,汉十高速在随城西南开口,迎宾大道、白云大道、府河大桥等市政项目的实施,打开了随州“南大门”,开启了城南建设的序幕。政务中心、碧桂园项目等先后落地,城南面貌发生蜕变。 2009年,县区“分家”,随州行政区划再次发生重大变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动车、高铁时代来临,特别是汉丹铁路东移,彻底解除了城市向东发展的约束,为拓展城市空间创造了难得机遇。在此背景下,2009版随州城市总规应运而生。该版总规将随州城市性质定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北地区性中心城市,湖北省旅游城市”,城市发展方向延续原有脉络,提出“东拓、西抑、南控、北调”发展战略。



在2009版总规的指引下,随州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东,鹿鹤大道、季梁大道、文化公园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绿地公园建成,国家高新区获批,大批企业和高档居住小区先后落成,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区;城南,不断放大区位和生态优势,成为全市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中心。人财物向新区聚集,为建设区域性“双百”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

新总规描绘新蓝图新时代再创新辉煌



一湖两岸,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湖水之上,数桥飞架,畅行南北。新时代,随州城市骨架舒展。



市规划局局长刘光海表示,从1981版总规至今,历版随州城市总规对城市性质的合理定位和对发展方向的指引,对指导城市建设和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省在战略层面对随州发展提出了新的定位与要求,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宏观形势及政策变化、区域重大交通及基础设施选址建设情况的变化等,使得处于规划实施后期的2009版总体规划已不能完全适应随州城市发展需要。乘着全省总规改革的东风,我市组织编制了《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



作为全省总规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随州2016版总规实现了由“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的跨越,从编制到审批、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改革创新。它将随州城市性质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鄂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至2030年集中建设区人口规模108万人、建设用地118.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9.7平方米。



“总规将市委市政府建设区域性‘双百’城市战略以规划的形式明确下来,为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准指引。”刘光海说。



人口及用地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两个重要指标。回顾五版总规之变,也是随州城市发展蝶变的精彩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随州从不到10万人、11平方公里的小城,到“双百”大城;人均建设用地从1981版总规的人均68.7平方米,提高到2016版总规的人均109.7平方米,更多土地用于城市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新版总规的指引下,未来,随州将更加生态美丽、宜居宜业。

来源:随州日报、随州论坛、随论微信公众号

责编:云起风生闻立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州城变得如此壮丽!我的城市我的家自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