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经纪”带火“牛经济”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洪强太阳刚爬上山岗,广水市长岭镇吕家冲村3组养牛达人吕世军就推开牛栏开始吆喝。循着主人的吆喝声,100多头毛色发亮的牛悠闲地向山上走去,“散落”于山坡上……
“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坚信自己多次尝试总能成功,始终想着留在家乡做点什么。”12月22日,记者来到广水市楚留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听吕世军讲述自己逐梦乡野的故事。
吕世军一家很早就与牛“结缘”。上世纪50年代,其爷爷和父亲便是享誉一方的“牛经纪”。他们从本地贩牛,然后运到河北、河南、湖北武汉等地交易,靠做牛生意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那个时候吕家冲村家家户户都养牛,村里有30多人干起了“牛经纪”这个职业。
1994年9月,高中毕业的吕世军继承父业,只身前往武汉新华路、万松园等市场从事牛羊屠宰销售。起初,因市场行情不好、经商经验不足,他经历过多次失败。经营3年不仅分文没赚,还赔光了本钱,负债10余万元。
在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吕世军没有被失败击倒,他花一个多月时间了解市场行情、拜访经商能人、对接新老客户,重新操起了旧业。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1年春,他与武汉大学师生食堂签订了牛羊肉供销合同,仅3个月就盈利12万元。恪守着“以诚实赢得客户,靠诚信赢得市场”的理念,吕世军在武汉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事业有成的吕世军,一直惦念着家乡的发展,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2020年春节,吕世军回到家乡,当得知村里大部分土地因无人耕种而荒芜时,心情异常沉重,他决定在养殖上做文章,带领村民共同走上富裕之路。经过反复考察,他认定肉牛养殖是村民快速致富的好产业。
“返乡创业,其实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我有着稳定的事业,但是返乡就意味着重新开始。”吕世军至今记得,当他将想法告诉家人时,却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经过耐心劝说,吕世军最终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他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流转村民闲置土地150亩,从外地买回黄牛30头,建起了牛舍、氨化池,购买旋耕机、开沟机、粉碎机等农用机械8台套,开始了“种养结合”的创业之路。
凭着一股拼劲和对市场的了解,吕世军的养殖事业渐渐有了起色,养殖规模逐步扩大。2022年,吕世军注资成立了广水市楚留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聘请畜牧专家对合作社进行整体规划,打造集生态养殖、绿色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养殖专业合作社。
经过“滚雪球”式的发展,合作社的黄牛已发展到130头,当年肉牛出栏100头,收获小麦6万斤、优质稻谷15万斤,创产值200余万元,盈利50万元。合作社常年聘请10名村民务工,每人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
吕世军注重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优势,以标准化养牛模式,建设标准牛舍,引进优质黄牛品种,利用承包的耕地种植水稻、玉米、牧草,采用套作、间作、轮作等方式生产青饲料。氨化饲料喂牛具有成本低、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用这种方法喂养,每头牛日增重两公斤,被广水市农业农村局授予“养殖示范点”。
“养殖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要亲力亲为,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还得有经验。”在取得一定成绩后,吕世军没有就此停步,而是不停学习和总结养殖的经验,并且向左邻右舍传授养殖经验、提供必要的帮助。近年来,他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发展养牛12000多头,让乡亲们的生活也“牛”了起来。
内联农户,外接市场。为让合作社及乡亲们养殖的牛能卖上好价钱,吕世军在武汉、应山增设了4个牛肉销售点,还建起了电商直播间,在抖音、快手的直播平台上,通过“秒杀”和网络预订销售牛产品,成为名符其实的“牛经纪”。“下一步,合作社将进一步扩大规模,着手创办50头母牛繁殖场和牛肉加工厂,养牛规模扩大到300头,年宰杀黄牛300至500头,打造产销一条龙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发展生态养牛2万头以上,让养牛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犇’出新路子。”谈及2025年的发展蓝图,吕世军信心满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