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年轻的地级市随州城正在完美蝶变
随州地区第一大官方网络媒体,查找随州本地最新资讯请登陆随州论坛网及其两微一端,搜索“随州论坛”关注。随州论坛讯:全媒体记者 张清 通讯员 李云龙
又近岁末,长年在外经商、求学、打拼的随州人,不约而同相邀到城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感受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二楼展厅里,1981、1985、1991、2009和2016等历版城市总体规划蓝图,向人们展示着改革开放以来随州城市的巨大变化。在这里,人们透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感知随州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感触着随州从“工业小城”,到“区域性‘双百’中心城市”的蝶变之路。
从湖北省工业小城市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每一版总规都充分体现了它所对应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
浏览改革开放后的随州第一版总规——1981版随州城区总体规划,城市的形状清晰可见:随城山下,涢 二水在此交汇,以琵琶古城为中心,东南至缫丝厂,西至齿轮厂,北至客车厂,汉丹铁路和外围国有企业共同“勾勒”出随州城市轮廓。
这些国有企业是随州人对那个时代工业经济的集体记忆。因此,1981版总规将随州城市性质定为“以机械工业、轻工业为主导,适当充实配套服务性工业,控制发展电子、化学工业的湖北省工业小城市”。
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张忠伟表示,改革开放初期,随州属农业大市,城市规模小,发展以国有工业企业为主。1981版总规将随州城市性质定为“湖北省工业小城市”,这一定位契合当时实际。
1983年,随县并入随州市,县市合一,原随州市变为城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区划调整后,随州城作为全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位与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81版城市总规显然不能继续起到引领、指导城市发展的作用。为适应发展需要,市规划局组织对81版城市总规进行了修编,即1985版随州城区总体规划。
1985版总规较上版总规有了较大变化,其中城市性质定义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发展以汽车及其配套工业为主的机械工业。相应发展轻纺、食品工业,是适合发展旅游业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张忠伟说,基于曾侯乙编钟的影响力和琵琶形古城的魅力,85版总规首次提出将随州打造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概念。此后十年,我市在总规指引下不断努力,于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这是迄今为止我市获得的含金量最高的两个国家级金字招牌之一,也是随州最为闪耀城市名片。
首提中等城市概念推进中心组团式布局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随州城市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原有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已显得不相适应。特别是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原有85版总规必须进行调整,以推进依法行政。
在这一背景下,我市组织对85版规划进行了修编,于1991年编制了91版总规。该版总规将城市性质调整为“湖北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是以机械工业为主的中等城市”。
91版总规首次提出了建设中等城市这一概念,并首次将淅河、两水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城市空间采用中心城区和两水、淅河组团式布局。规划实施期间,1992年,水二桥建成通车,随州城区开始向 水河以西扩张,工业经济向北部两水、东部淅河方向发展。
张忠伟参与了1981版之后的四版随州城市总规编制。他说,城市总规是一个系统性强、涉及面广、专业协调要求很高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每版城市总规编制前,都会进行规划实施评估,并对规划修编的必要性和重点内容进行论证评估,结合国家政策变化、行政区划调整、重大交通设施布局等,对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方向进行调整。
“改革开放后,在1981、1985、1991三版总规的指引下,随州城市框架不断拉开,开始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迈进。但也看到,这一时期,受水河和汉丹铁路的切割、限制,城市发展沿汉丹铁路和老316国道向东、北两个方向发展的带状城市格局没变,跨河发展不足,汉丹铁路以东建设几乎是空白。”张忠伟说。
由“量变”到“质变”双百中心城雏形初现
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在行政区划调整、汉十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相继实施、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改革活力持续释放等多重因素叠加下,随州城市需要重新定位,发展方向需要重新考量。基于此,我市编制了2000版城市总规。
该版本总规明确随州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北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湖北省新兴旅游城市”,城市空间布局上,按照紧凑发展原则,提出“一城四片,组团布局”。
依据2000版总规,市行政中心、城南商务组团建设迅速启动,随州城市发展由“量变”向“质变”,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该版总规实施期间,汉十高速在随城西南开口,迎宾大道、白云大道、府河大桥等市政项目的实施,打开了随州“南大门”,开启了城南建设的序幕。政务中心、碧桂园项目等先后落地,城南面貌发生蜕变。 2009年,县区“分家”,随州行政区划再次发生重大变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动车、高铁时代来临,特别是汉丹铁路东移,彻底解除了城市向东发展的约束,为拓展城市空间创造了难得机遇。在此背景下,2009版随州城市总规应运而生。该版总规将随州城市性质定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北地区性中心城市,湖北省旅游城市”,城市发展方向延续原有脉络,提出“东拓、西抑、南控、北调”发展战略。
在2009版总规的指引下,随州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东,鹿鹤大道、季梁大道、文化公园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绿地公园建成,国家高新区获批,大批企业和高档居住小区先后落成,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区;城南,不断放大区位和生态优势,成为全市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中心。人财物向新区聚集,为建设区域性“双百”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
新总规描绘新蓝图新时代再创新辉煌
一湖两岸,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湖水之上,数桥飞架,畅行南北。新时代,随州城市骨架舒展。
市规划局局长刘光海表示,从1981版总规至今,历版随州城市总规对城市性质的合理定位和对发展方向的指引,对指导城市建设和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省在战略层面对随州发展提出了新的定位与要求,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宏观形势及政策变化、区域重大交通及基础设施选址建设情况的变化等,使得处于规划实施后期的2009版总体规划已不能完全适应随州城市发展需要。乘着全省总规改革的东风,我市组织编制了《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
作为全省总规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随州2016版总规实现了由“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的跨越,从编制到审批、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改革创新。它将随州城市性质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鄂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规划至2030年集中建设区人口规模108万人、建设用地118.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9.7平方米。
“总规将市委市政府建设区域性‘双百’城市战略以规划的形式明确下来,为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准指引。”刘光海说。
人口及用地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两个重要指标。回顾五版总规之变,也是随州城市发展蝶变的精彩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随州从不到10万人、11平方公里的小城,到“双百”大城;人均建设用地从1981版总规的人均68.7平方米,提高到2016版总规的人均109.7平方米,更多土地用于城市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新版总规的指引下,未来,随州将更加生态美丽、宜居宜业。
原标题:随城蝶变 ——总规引领下的随州城市变迁
编辑:知足而乐(彭德军) 再怎么变,也是个大农村 你先管管马路上的摩托车电动车再谈点儿别的..... 跟个大农村样的 图就不敢上,明显是个畸形小城市。城市规划首先要找准规划城区的基点。用武汉至十堰-宜昌至信阳、平顶山至岳阳-麻城至安康,划四条直线,其交叉点安居就是城市中心基点。规划一次高起点到位,百年慢慢建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越医起乱。随州应该分二部分,尚市以南的老随县区域,应为随州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初分五部今,东为曾都区域,西为环潭域区-北为尚市区域,南为枊林区域,中为安居新亍均川(随都)区域。这五区划分法是亿万年永不过时。如需要,可在四角各规划一个区域加上前五区,共九区。随州未来最多只能是九个城市区,九区最科学。至于区划人口等,都是在变化中的,唯位置地形不会变。 别的城市都已经蝶变飞天了,小随州却还在蝶变??? 随州应努力把经济搞好,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最好能把安陆,大悟并入随州,打造汉十经济带随枣经济带广悟高铁经济带,城市发展要敢于创新随县应设在随北殷店,原烈山可设历山区或者炎帝区,恢复洪山县建置建最美大洪山,加快应山区,广悟高铁新区建设,大力发展安陆,主城区南拓,东拓,有更多的行政区才能得国家的支持,长远的发展,在湖北才有一席之地…… 农村的起来干部,视野不开阔,眼界小市面,做不了大事,更谈不上大发展[撇嘴][撇嘴][撇嘴] 为什么南郊没人管啊,十几年如一日,没什么变化 要不是有了广水这个寄生虫,相信能发展的更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广水就是吃了随州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