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施工品质,让“精装修”名副其实
近年来,精装修房屋在住房销售市场上越发常见,“拎包入住”“装修不用愁”“奢华顶配”等销售宣传标语引来不少消费者关注。然而,由于装修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对精装修房屋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我购买新房子后,又以每平方米5500元的价格额外购买了精装修升级包,可住了没几个月,就发现存在装修质量问题。”江苏南京的王先生来信说,他在退休之际置换了新住房,购买精装修升级包本想能直接拎包入住,省心省事,可入住后发现挡门条缺失、门窗漏风、卧室新风机不出风等一系列问题。
装修质量出现问题除了装配工艺导致,还有的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比如,即使选用同一品牌的材料,不同型号的产品质量与使用体验也有很大差别,价格更可能相差成百上千甚至数万元。网友杨女士就反映自己在购买精装修房屋上吃了“哑巴亏”:“我们购买的精装修房屋,在合同上对地板、卫浴设施等重要大件都标注了所采用的品牌,但实际用的都是这些品牌里档次最低、最便宜的款式。这样的精装修,根本不值这个价钱。但是业主又说不出合同的问题,只能接受现实。”
如何定义精装修?目前并没有统一标准,只有全装修住宅的相关标准。根据2002年印发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规定,装修一次到位是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简称全装修住宅。在全装修住宅的基础标准之上,一些开发商提出了更为精品化的装修方案,给房子带来更高的溢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装修”。
“但是,因为缺乏精装修的验收标准,普通购房者往往缺乏专业鉴别能力,很难在收房验房时判断房屋装修质量,也看不出所使用材料的优劣,直到房屋居住一段时间后才发现问题,但为时已晚。”安徽庐江县读者王恩奎来信说。
另一方面,精装修出现问题后维修难,也令不少消费者困扰。广东广州市的宋先生于2022年购买的精装修新房于去年底交房,但是验房时却发现装修问题不少——地漏错位,排水困难;墙壁瓷砖空鼓、裂缝;门框未封边……宋先生向物业服务公司和开发商反映上述问题时,却被“踢皮球”。“去找开发商,开发商让我找物业;询问物业,物业说开发商负责,正在等返修人员。结果3个月都没有解决问题。”宋先生说。
还有网友在人民网“人民投诉”留言,其在河北邯郸市购买的新房,在购房合同中备案为装修交付,实际只有几户作为精装修验收使用,其余房屋则是毛坯交付。
精装房的装修质量和维修服务难以得到保障,原因何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洪亮表示,问题的症结在于责任不清。“许多开发商为了规避责任,会让消费者签署两份合同。一份是与开发商签订的毛坯房房屋买卖合同,另一份是与装修公司签订的装修合同。”王洪亮解释说,“依据合同的主体来看,收取装修费用的、履行装修义务的都是装修公司。当装修质量出了问题,开发商便可以堂而皇之地推给装修公司。实际上,许多精装房的装修公司通常由开发商指定,一般是开发商的关联公司或者和开发商存在利益合作关系的公司,开发商完全卸责并不合理。”
对此,读者建议,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装修公司,都是精装修的第一责任方,必须诚信为本,履行合同承诺,确保施工质量,做好售后维修。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当畅通消费者的投诉渠道,对于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装修公司或开发商予以查处,并公布相关典型案例。
为提升精装修的品质和购房者满意度,还有读者建议,邀请购房者参与装修过程。“为了满足购房者的多元化需求,可以充分利用房屋预售时间与交房时间差,推行菜单式装修或装修套餐,让购房者参与住房装修设计,选择装修材料、器具品牌甚至型号,满足业主个性化需求。”重庆市读者殷贤华说。
此外,王洪亮提醒消费者在购房时要谨慎签署合同。首先是注意合同主体,最好是购买开发商直接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约定装修条款的房屋。其次,留心合同中用料的相关品牌、型号、规格,仔细参观开发商公示的样板间,充分了解成品价格和质量,再谨慎决定是否购买。王洪亮说:“装修合同清单中不仅需要标明品牌,而且需要说明具体型号,如果没有,那么原则上要求应当为中等质量。如果装修质量出现了问题,消费者都可以依法要求更换或赔偿。”
对于后期维修问题,专家表示,如果协商后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消费者可按照合同约定的争议处理方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裁决。“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需要明确开发商为装修合同的合同主体。开发商通常需要承担迟延交付房屋的责任并赔偿违约金、承担维修期间消费者租房的费用,同时应当委托装修公司或物业对质量问题进行修理、重做、更换。”王洪亮说。
来源:人民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