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绘就精彩 奋斗赢得未来 中共随州市曾都区委 随州市曾都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曾都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1-4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5.9%、8.2%、7.7%、5.6%。
拓展转型“深度” 产业体系更趋完善
专汽产业向新提质。深度嵌入“汉孝随襄十”汽车产业走廊,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为突破,加快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专用车和新能源专用车并驾齐驱、传统车向新能源换道加速的新产业体系。“曾都造”全球首款正向研发的千公里续航气态氢能重卡正式发布,全国首条新能源专用车底盘生产线顺利投产,全国首个新能源重卡底盘及分布式电驱桥产能融合多功能整车制造生产线共享平台项目顺利落地,产业配套日益完善,专汽产业向新能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应急产业聚链成势。深化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区安全应急产业关联企业达120余家,应急产业产值达280亿元。国内首个集专用车检验检测、应急装备研发测试、行业认证及标准制定、应急培训演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景化、实战化安全应急基地投入运营。随州安全应急研究院在北京成立,近百个国内知名社会团体、研究机构、行业组织参与组建应急研究生态圈,聚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及标准化测试研究,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衔接,探索应急产业发展综合解决方案的“随州模式”。
文旅产业渐入佳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借智借力多个业内顶尖团队,扎实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大乐之野·银杏谷店获评时尚旅游金榜“金选民宿”,裸心隐度假村主体工程全面建成,斜阳耒筑、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地等项目加速推进,品牌主理人、自由插画师、摄影师……来自各行各业的“新村民”扎根乡村,生发出多样的乡村“小而美”新业态。成功举办“银杏谷·美好乡村生活节”“知音湖北·四季村晚”等系列活动,今年9月还将承办2024UCI泵道世锦赛中国区预选赛随州站暨中国泵道联赛随州站赛事,助推曾都打造华中休闲度假知名目的地。
延伸改革“广度” 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以9个省级、20个市级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建设为重点,全面构建“便利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曾速办”服务模式。加强“审管联动”平台建设,生成联动任务17640条。持续深化“一网通办”运用,“零跑腿”事项比例达95.38%,即办件比例达92.12%。拓展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在127种高频应用场景中实现纸质证照“零提交”,帮助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1%。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11家,转化科技成果15项,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5亿元。泰晶科技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金龙新材料产品数字化研发与设计项目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曾都区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
对外开放持续深化。抓实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区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动党员干部“走出去”招商引资400余人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6个,合同金额420亿元。组织40余家企业参加国际展会63场次,成交总额8500万美元。加快推进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延长服务链、深耕供应链,帮助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023年全区外贸出口额4.47亿美元,居全省同类县(市、区)前列。专汽及零部件出口逆势上扬,出口额同比增长50.2%。
刷新城市“靓度” 城乡环境更显宜居
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以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以花园城市建设为主抓手,推动城市有机更新。㵐水河东岸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基本完工,沿河大道全线通车,月亮湾公园、桃源公园、明珠公园成为城区新的靓丽风景,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亲近绿色、享受自然。精心建设5个完整社区,精致改造136个老旧小区,精雕细琢38处城市“微空间”,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便民商业服务、完备市政基础配套、补充公共活动空间、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服务”转变,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做活美丽乡村大文章。实施县乡道改造58公里,新建及提档升级通村公路145公里,推动交通线变成最美风景线,曾都区获评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美丽乡村全域化”为目标,全力推动银杏走廊和美乡村示范片项目建设落实落地,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大美意境。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激发美丽乡村建设内生动力,共同缔造美好家园,万店镇红石岗村吴家湾、府河镇杜家冲村杜家湾成为美丽乡村“新明珠”。
打好环境保护组合拳。坚决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坚决守牢流域安全底线,从源头做起,治山理水,系统治理、统筹发展。深入实施移动源、生活源、扬尘源、工业源、秸秆和垃圾焚烧治理,今年1-4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0.2%,同比增加14.4%。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科学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绘就河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实施镇级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省考核排名第二。新增造林面积9000亩,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3000亩,在城镇乡村见缝插绿、拆违增绿、补绿提质,全域绿美底色更加鲜明。
提升民生“温度” 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用心书写共富答卷。持续擦亮“曾都焊匠”全省百佳劳务品牌,带动就近就业7000余人,年创收6亿元。建成17处“零工驿站”,打造集多样化服务于一体的就业服务平台。发放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1.4亿元,惠及创业人员233人。2023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359人,超额完成省定目标119%。创新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多途径增强集体积累,增加群众收入,全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十万元的村占比提高到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70元,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9:1,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用情办好惠民实事。新建公办幼儿园2所,编钟小学建成开学,曾都一中新建教学楼投入使用,曾都二中改扩建一期项目顺利完工。教联体覆盖率达到65.5%,实验中学教联体获评省级示范性教联体。区疾控中心检验检测大楼、曾都医院综合楼建成使用,曾都医院纳入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200张,完成适老化改造190户,老年人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用力兜牢民生底线。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9户83人监测对象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城乡低保、特困救助标准实现“十二连增”,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24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开展“物质+服务”服务类社会救助,服务困难群众4万余人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户、公租房配租343套,有力保障群众基本住房需求。
深化治理“精度” 服务保障更可持续
夯实治理基础。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优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让民情在网格掌握,服务在网格中开展。深入打造“双提双健”工程升级版,优化村(社区)分类定级结果、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绩效报酬挂钩机制,有效激发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擦亮治理品牌。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持续探索创新深化“逢事说事、遇事解事”工作,形成“说事—解事—评事”链条,让群众说出心事,为群众解好难事。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衔接,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调联动,何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调解委员会”称号,曾都区获评“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提升治理成效。聚焦实战导向,统筹推进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实体化建设。整合群众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应急指挥研判调度、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建设区级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狠抓落实“力度” 干事创业更具活力
解放思想抓落实。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省委提出的“五个以”实践体系框架、“五个一”工作要求,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学明白、想清楚、干到位”,推动形成“大抓发展、大破难题、大促赶超”的新热潮。
突出重点抓落实。准确把握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完善区“四大家”领导驻镇和联系村、社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机制,聚焦强县工程、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成立八大指挥部,全面落实改革举措,全力推动项目建设,2023年新增入库项目 194 个、总投资181.34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5个,完成投资142亿元。
转变作风抓落实。坚决扛起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这一重大政治任务,高质量交出整改答卷。深入开展全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升行动、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扎实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靶向治理,持续用力,努力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干好工作、服务群众、服务发展。
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开创未来。曾都区将坚定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奋发进取、乘势而上,向着经济社会发展质效走在全省前列目标接续奋进,努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随州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