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尚 发表于 2024-2-27 15:59:21

非遗焕“新生”,经典永流传 ——随州市非遗项目暨文旅创意产品展示展演活动探访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琴 见习记者 钟金辉 通讯员 陶慕华

  非遗传承人展示皮影技艺。(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孙洪涛摄)
  “哇,这个青铜工艺品好精致。”“它是青铜盉,是古代温酒的一种器具。”11月15日,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暨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展示展演活动在随州市博物馆广场开展。“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展台前,由随州曾侯乙编钟编磬文化有限公司新研发的一款文创产品吸引市民驻足。
  青铜编钟制作技艺是我市4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公司运营负责人刘昌介绍,公司生产的编钟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博物馆、孔子学院、宗祠庙宇、酒店会所等公共服务区,或者用于音乐厅、教育机构、文化旅游景区等演奏和教学。今年,公司以曾侯谏墓出土的酒器青铜盉为原型,运用传统青铜制造工艺打造了这款文创产品,极具特色,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市场认可。
  红色鲤鱼宛若水中游,粉色莲花含苞绽放……在“御·绳艺编织技艺”展台前,一个个摆台、挂画、手串、耳坠等工艺品活灵活现、精致典雅,它们全部由各种不同的线手工编织而成。“这棵人参形状的摆件取人参的美好寓意,取名‘人生如意’,耗时10天才完成。”该绳艺编织技艺传承人张群介绍。她经过6年多研习,将传统编织技艺改良、创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制作出符合当代审美的产品,更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目前,她的绳艺工作室已经培训了不少学员,进一步把绳艺编织技艺发扬光大。
  “曾都皮影是清朝末年由河南信阳传入随州的,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都皮影”的展台前,第六代传承人严开友正在向市民讲述皮影的前世今生。“随着时代发展,皮影演出渐渐少了,这门技艺不能丢呀!”严开友介绍。2015年以来,他与淅河镇小学合作开设曾都皮影传承培训班,每年培养近20名学生,年龄最小的仅8岁。
  活动现场,除了好看的、好听的、好玩的,还有许多非遗美食制作技艺,如随县的厉山腐乳酿造技艺、葛粉制作技艺、神农酿造洞藏酒制作技艺、李廷广麻酥饼制作技艺,广水的松淳松花皮蛋制作技艺、应山滑肉奎面制作技艺,曾都的糖画、虎福瑞麻花制作技艺等,还有随州高新区的集蜂堂蜂蜜、“菇的辣克”香菇酱等本土特色产品代表,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老板,来两包蜂糖麻花、蜂糖馓子。”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虎福瑞麻花制作技艺”展台前,不少市民前来品尝购买。该技艺第七代传承人杨欢介绍:“在吸取祖传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对口味、形状、包装等进行了革新,并设计了随州元素的礼盒,打造市民游客喜欢的随州文旅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项目4个、省级项目15个、市级106个,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4人、市级传承人160人,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1个。
  据悉,此次活动是2022年随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分为非遗集市和非遗节目展演两个部分。全市各县(市、区)、随州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近30个项目参加活动。非遗节目展演中,还将举行非遗展示秀,让旗袍与皮影、刺绣、剪纸、漆器、糖画、美食等非遗项目融合展示,各地的民间艺术表演者们还将带来随州花鼓戏、随州民歌、传统舞蹈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让现场观众感受随州民间文化的魅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遗焕“新生”,经典永流传 ——随州市非遗项目暨文旅创意产品展示展演活动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