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枯萎的花 发表于 2024-1-10 07:28:40

有量数有更量质 ——我市落实“双优先”理念做好就业工作侧记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清 通讯员 张扬 李海波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202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后经济复苏、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重要一年。以就业之稳促经济之稳、社会之稳、民生之稳,我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双优先”理念,围绕就业服务阵地、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推动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
  数据最能说明一切:2023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吸引大学生来随就业创业0.57万人,稳定脱贫人口就业6.12万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7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1亿元,全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夯实了基础支撑。
  零工驿站 架起灵活就业“连心桥”

  “一个月工资有3000元,离家近、工作家庭两不误。”日前,曾都区南郊街道响水桥村村民夏筱君通过“零工驿站”,找到一份收银员的工作,感到十分满意。
  走进南郊街道擂鼓墩社区“零工驿站”,内部设置合理,电子大屏上滚动播放各种用工信息,方便灵活就业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零工驿站”是解决“灵活、零散、临时”等非正式就业人员与雇主方进行供求信息沟通对接的线下实体场所。推进“零工驿站”建设,是落实关于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2023年,市政府将“建设‘零工驿站’50家”列为市长领衔督办的民生工程项目实施推进。市人社部门统筹考虑劳动者现实需要,按照“零工需求在哪里、驿站就建设到哪里、网络就延伸到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全面铺开“零工驿站”建设。
  全市结合区域劳动力市场服务差异,科学选址并规划建设了县级零工总站、商圈驿站、园区驿站、镇村驿站等,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供需双方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一处处“零工驿站”,在就业者和雇主方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成为灵活就业群体的温馨港湾。
  2023年全市建成59家“零工驿站”,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建设‘零工驿站’50家”的指标任务,累计登记灵活求职1万余人次,发布就业岗位信息1.4万余条。


  线上线下 就业服务送到“家门口”
  “企业招工怎么样?”“目前比较紧缺的是哪方面人才?”2023年10月中上旬,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加进带队走访我市部分重点企业,就企业在招工用工、人才引进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开展专题调查研究。
  市人社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用工需求、市民群众就业需求,持续优化就业服务。
  把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常态化开展“阳光人社惠企行动”,发挥“店小二”精神,做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工“一对一”精准服务,2023年累计满足企业紧缺性用工4536人。同时,依托现有就业服务系统搭建了“共享用工”服务平台,试点多企业淡旺季交替用工,实现了企业减负、员工增收、岗位稳定的多方共赢。
  同时为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激发经济活力,为企业纾困解难,市人社部门全面梳理了稳岗扩岗、吸纳就业、创业担保贷款等方面政策细则,累计发放各类就业政策补贴1.03亿元,发放稳岗返还1577万元、减征失业保险费5694万元。

  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2023年“春风行动”首次“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招聘会,实现现场招聘会、直播带岗、抖音平台同步开展,省市两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上同步发布,实现手机、电脑“双屏”互动,最大化招聘效果。2023年全市累计举办各类规模线上线下招聘会247场,直播招聘14场,是2022年同期的155%,直播平台累计吸引“求职粉丝”50多万人次,取得较好成效。
  把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中心,把就业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目前全市已挂牌建立县乡两级服务中心44家。通过各级服务中心(站点)开展农村劳动力信息调查工作,重点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需求。2023年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信息调查和录入92.83万条,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约38万人。
  创业孵化 夯实创业沃土“硬支撑”
  “市人社部门创业担保贷款给力,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随州高新区经营家具销售的个体工商户余鹏,对人社部门回访表示感谢。
  个体经营户余鹏购买生产材料急需资金周转,在了解我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后,随即向市人社部门进行申报。市人社部门受理后,立即委托合作银行进行实地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由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为余鹏发放了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在享受中央、省市政策贴息以外,对超出20万的部分,由市财政再给予0.15%的贴息。


  让创业者“轻装上路”。我市深入实施“我兴楚乡·创在湖北”返乡创业行动,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
  市人社局与财政、人行等部门联合成立工作专班,创新经办模式,优化申办流程,提高贷款额度,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从20万元上调至30万元,小微企业申请贷款额度由300万元提升至500万元,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有效推进创业担保贷款高效办,有效解决创业者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激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2023年,随州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96笔共计5.11亿元,是2022年同期的134.5%;带动就业3123人,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幅77.6%,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
  打造创业高地,厚植创业沃土。目前,随县、广水市获评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全市累计获评4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21个省级返乡创业示范项目,2023年获评省级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7个,实现新增返乡创业主体2270家。
  2023年6月29日,“襄十随神”城市群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在随州举行,“襄十随神”四地6名参赛选手进行了创业项目的展示。我市3个参赛项目获奖,其中我市的湖北四通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双向驾驶油电混动搅拌车”项目获总决赛一等奖。
  技能培训 提升充分就业“含金量”
  劳务品牌是促进就业、返乡创业、特色产业、招商引资和城乡发展的“金名片”。
  近两年,我市依托本土特色产业,深入开展“一县一品”劳务品牌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了“随县香菇种植工”“曾都焊匠”“广水风机制造商、不锈钢制造工、巾帼月嫂”等5个湖北省重点劳务品牌,累计带动从业人员近70万人。其中“随县香菇种植工”入选湖北省第四批“十大劳务品牌”。
  2023年,市人社部门着力实施劳务品牌培育“五个一”工程(即:推选一名品牌代言人、评选一个领军企业、确定一批定点劳务品牌培训基地、制定一套职业技能标准、编写一套技术教程),进一步擦亮高质量就业名片。
  树推典型示范,擦亮特色产业名片。“曾都焊匠”冉作义、“香菇种植工”黄天骥先后被评为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程力专汽公司(曾都焊匠)被评为湖北省劳务品牌领军企业。同时,持续开展劳务品牌相关职业技能竞赛,挖掘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典型代表人物,带动工人技能水平整体提高,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提质。
  提升技能水平,擦亮高质量就业名片。全市人社部门把技能培训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创业的突破口,结合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工、焊工、叉车工、香菇种植工等订单式、定岗式和项目制培训。2023年,全市人社部门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免费技能培训3.8万人次。
  就业援助 聚焦重点群体“兜底线”
  “公益性岗位安置,不仅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还让我在服务和我一样的残疾人群体中,感同身受地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愿,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人身价值。”
  方梦圆(化名)毕业于某职业技术学院,为四级肢体残疾。在市人社、残联等部门协调下,于2023年12月按程序被安置在随州市残联公益性岗位,圆了她的就业梦。
  方梦圆(化名)只是我市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一个案例。
  围绕全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市人社部门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需求,用心用情,靶向施策,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全面摸清就业底数。全市各级人社部门依托基层服务平台,开展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掌握本辖区内脱贫户、就业困难人员、退捕渔民,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以及其他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的详细情况,开展上门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活动,针对性提供援助帮扶。
  实施“就业援助”计划。开展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项”行动,2023年,吸引高校毕业生来随就业创业5795人。稳定脱贫人口就业6.12万人,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5034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稳定。实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629人、11728人。
  兜底保障失业人员生活需求。2023年,全市发放失业金1384万元,代缴医保318万元。持续服务退捕渔民就业创业,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45人全部实现就业。
  2023年,全市大学生就业完成167%,脱贫人口就业完成104%,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5%以内;全市脱贫人口未发生返贫现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量数有更量质 ——我市落实“双优先”理念做好就业工作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