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风云 发表于 2023-11-10 21:37:53

【记者走基层】随县高城镇:一年出口中药材3亿多元





地黄、麦冬、金银花、拐枣、酸枣仁等中药材在当地精深加工企业带动下,全产业链条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据统计,随县高城镇中药材年出口额达3亿多元。




中药材是高城镇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打造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高城镇着力打造“中药材小镇”,聚焦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从源头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出口,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全方位精准推进,全要素强化保障,推进中药原料供应基地建设,实施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打好产业牌,让药材变“药财”。






源头发力 好山好水种好药

眼下,正是中药地黄成熟的季节。11月2日,在高城镇大桥村钱安种植专业合作社地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大型机械隆隆驶过,一颗颗金灿灿的地黄被深翻出地面,村民正忙着采收捡拾、装袋、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地黄,学名黄芪,其生长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在4月份种植,10月份便能收,种植时间短,资金回笼快。
该基地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今年开始种植地黄,从整地、种植、管护到后期的采收,带动镇上脱贫户40多人就业,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该基地负责人付海涛说:“今年,合作社种了55亩地黄,每亩收入约1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共支付老百姓劳务费27万元左右。”脱贫户何立清家住基地附近,可获得土地流转与基地务工双收入。她说:“我常年在基地打工,一天工资100元左右,感觉还挺不错的。”




高城镇山水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中药材生长。
近年来,该镇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让中药材产业成为村集体、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药”匙。截至目前,全镇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6家,种植中药材总面积3000余亩,涉及地黄、白蔹、金丝黄菊等20多个品种,年产值近1亿元。








精深加工 构建全产业链

一颗颗地黄、一朵朵菊花……种植的中药材,从田间到车间,通过精深加工,能产生多大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走进高城镇蓬勃发展的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答案让人惊奇。
在随县鸿发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声轰隆响起,工人们忙碌有序,一包包中药代用茶包经过分拣、包装、装箱等环节,被运往仓库。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投资1.3亿元,目前是随州市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企业,被誉为湖北省中药材出口“单打冠军”。2020年,公司被湖北省林业局授予龙头企业的荣誉称号;2022年,被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多年来,鸿发公司出口韩国、台湾等地的产品以粗加工金头蜈蚣、灵芝、枸杞子、当归、熟地黄等100多种中药材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
为进一步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去年9月,该公司投入1500余万元,新建中药材代用茶标准化生产加工车间,以“湖北十大楚药”等为原料,研发中药材代用茶。




该公司董事长宋发亮介绍,鸿发公司聘请了武汉轻工大学教授王璋倩做技术指导,研发出“养心护肝四宝茶”“益仁甘茶”“枣杞根枳茶”等6种中药代用茶,目前已实现代用茶单项出口4000多万美元。
“2022年,公司总产值2.86亿元、销售收入2.5亿元、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利税2300万元。2023年,公司将实现总产值3亿多元。”随县鸿发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发亮说:“公司计划年底投入600万元,再购买中药代用茶自动生产线两条,同时继续研发代用茶新产品,估计仅代用茶年出口额将超过4500万美元。”
目前该公司有自己的中药材种植基地6个,计划明年在卸甲村新增一个3000多亩的酸枣仁种植基地。
高城镇的另一家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随州三元土特产有限公司,去年年产值5000万元,出口创汇474万美元。




近年来,高城镇不断聚焦中药材产业发展短板,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要素投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补链延链强链,促进精深加工提质增效。
“我镇将瞄准打造‘中药材小镇’目标,继续引导群众规模化种植中药材,力争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万亩。”高城镇镇长刘俊说。高城镇将整合现有20多个中药材交易点,建设统一的中药材交易中心,依托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销售,实现中药材购销标准化、市场化、便利化、集聚化。同时,支持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 |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李文军 黄芳芳 通讯员 徐保成 张玉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者走基层】随县高城镇:一年出口中药材3亿多元